連鎖品牌社群做得差「想太多」是致命傷
完美主義不是壞事,但不是阻饒吸引流量的理由
這兩天為了幫企業備課,瘋狂的在找在地品牌經營 Instagram 的案例。找來找去真的令人頭痛,為了切題,卻找不到幾個優秀的案例。
■ 大品牌 IG 的樣貌
點開幾個知名台灣企業連鎖餐飲品牌的社群,映入眼簾的只有「亂」能形容,這個亂不僅僅只是版面雜亂,連內容也都毫無規則,IG 最後只成為廣告宣傳、張貼優惠的版位而已。
■ 連鎖品牌行銷出了什麼問題?
連鎖品牌的社群行銷,分為內部行銷 team 處理和外包廣告公司代操,不管是哪一種,若未針對社群內容做分眾規劃、版位專門內容策略,最容易變成「臉書貼什麼 IG 就轉貼什麼」對消費者而言,臉書看過一次的東西,在 Instagram 又有什麼意義?
再來「職務交接」通常是造成社群災難的一大原因,公司未對社群做識別規劃、經營策略,新進的行銷人員接手後,就像接下一個超爛攤子,像無頭蒼蠅般盲目嘗試,社群也容易產生「斷層」的四不像效果。
■ 為什麼「想太多」?
過去輔導過的數十家企業品牌中,佔有八成比例的品牌在發文之前考慮因素過多。「這會不會紅?」、「這符合我們品牌的形象嗎?」、「這素材不夠漂亮」...等,總是有太多的理由阻礙了社群創意可能的發展。
「做就對了!」在不產生公關危機的狀況下,社群呈現的內容是行銷人員測試效果最好的試驗場。效果不好,下次做別的方式;受眾喜歡,那就能延伸更多的可能性,最要不得的就是連字體大小和置中一點、右邊一點...這種設計過程都考量再三,當你發了文,黃金發酵時間可能就過了。
完美主義不是壞事,但不是阻饒吸引流量的理由。
■ 獨立店家表現更亮眼
相較於連鎖企業品牌,越來越多的獨立店家社群行銷更吸引人注目。這些在地的小店或是新創品牌,沒有多餘的行銷預算做社群,更多的情況是老闆兼撞鐘,一邊開店一邊拍照上傳、與消費者互動。
對品牌的熱情和愛自然不同,簡單的內容和老闆獨具風格的人設、真實的內容呈現正好對應了現在社群受眾的胃口。當國際社群研究媒體都指出:「美照美圖不再具優勢、真實感才是王道」之時,這樣的社群內容不僅圈粉速度快、也彷彿多了更多的人情味。
■ 日本社群總不令人失望
我在找案例的時候,最喜歡去看日本品牌的社群帳號。不管是獨立小店還是大型企業,大多數的社群內容都獨具風格性、細緻度也很高,對社群媒體 SNS 的熟悉度和編輯細心程度都是打造高互動、高觸及內容的原因。
部分的連鎖企業品牌、大型企業,過去可能都認為 Instagram 是年輕人在用的平台、轉換程度不高、影響效果不足...但越來越可看見目前 IG 替各種品牌帶來的社群情感轉換、打卡經濟、行銷效應等...要如何知道自家的品牌 IG 做得好還是壞?簡單問自已,你家的 IG 你自己會想看嗎?答案應該就不得而知囉!